2020年10月12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12日是第21個“世界急救日”,今年的急救日因爲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而顯得意義更加不一樣。因爲疫情影響,社會大衆更加關注醫學和健康領域。近年來,猝死的新聞經常出現在媒體上,尤其是年輕人猝死的案例越來越多,這就要求社會公衆關注自身身體健康之時,對急救更加重視。
在醫學上有“鑽石四分鍾”的說法,指的是在對于心搏驟停的患者,在4分鍾内進行及時的心肺複蘇,成功率可達到50%;而超過這一時間,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因此,對普通人來說,掌握心肺複蘇等急救的技能,對挽救生命有着重要的意義。此外,燒燙傷、外傷止血等急救技能也應該掌握,這會爲後續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推動急救技能普及,讓社會大衆更加關注急救事業,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這是救命的技能”
現在,經常會在媒體或者自媒體上看到關于急救的新聞,心髒驟停、溺水等,有的人通過急救撿回了一條命,有的人則沒有那麽幸運。尤其是随着社會壓力和生活壓力的增大,年輕人、白領等群體出現心髒驟停、心髒性猝死的情況越來越多。
據有關機構估計,我國每年心髒性猝死人數超過54萬人,每日至少1500人心髒驟停,但搶救成功率不足1%。與之對照的是,一些發達國家平均搶救成功率是10%,部分城市和地區達到30%-50%。
所謂心髒性猝死就是指突然發作的心髒病導緻的心搏驟停,常常因來不及救治而猝死。導緻心髒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救命的關鍵卻是心髒驟停時的4分鍾之内,故被稱爲“鑽石4分鍾”。
因此,急救十分關鍵,它可以在關鍵時刻拯救生命。
在北京某企業工作的小蕾時不時看到一些心髒性猝死的新聞,“看到人救了回來,心裏很高興。但看到.終沒救回來,自己也很難過”。作爲一名白領,小蕾很同情那些不幸的同齡人,但也促使她更關注自身的健康以及急救技能的掌握。
前不久,小蕾的公司組織員工參加紅十字會組織的初級急救培訓,并且準備在公司所在辦公樓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小蕾參加了這次培訓,并且感受深刻。
據小蕾講述,她參加的急救培訓課程是理論和操作兩個部分,時間是兩天。“講理論的時候,感覺自己還能跟得上。但是到了實際操作環節,就明顯感到了緊張。”小蕾表示,尤其是要學習心肺複蘇術,學習各種打繃帶止血,“我們還學習了AED的使用”。在結束的時候,每個人都要參加考試,并且是單獨考核,每個人都要将學習到的内容操作一遍,沒有問題才算考試合格。
“這是救命的技能!”小蕾表示,至少将來遇到這種情況,不會手忙腳亂。
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醫療急救工作可以分爲院内和院外兩大部分,院内搶救中人員、設備及工作流程相對固定,而院外急救要面臨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雙重壓力,患者和家屬心情也不平穩,院外急救的工作環境更爲複雜。
“院前急救和院内搶救的本質區别在于時間。”陳志說,患者在出現急危重傷病之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院前急救,會導緻救命的關鍵時間窗口關閉,即使設備再好,水平再高也無法挽救生命,“所以院前急救是患者有機會得到全面深入的院内搶救的基礎和前提。”
因此,推進普及急救技術,讓社會大衆掌握急救的技能,對于挽救生命是有着重大意義的。
急救事業要與社會發展相匹配
上世紀60年代有一篇..的通訊報道《爲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它講述的是山西省平陸縣的61位民工集體食物中毒,因爲當地沒有救治的藥品,.後由中央指派空軍運送藥物救治的故事。
從急救的角度出發,這是一個經典的案例,反映出急救對于拯救生命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建設好急救體系對于社會大衆生命健康的必要性。
從新中國成立伊始,國家就高度重視急救事業的發展,上世紀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參照蘇聯急救站體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專門急救機構—急救站,承擔對城市居民危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急救功能。上世紀80年代初,各地對急救事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投入不斷加大,建立、健全城市急救站,并不斷提高急救站院前院内急救能力。同時,各類醫院也借鑒國際慣例逐步建立了急診科,承擔起部分院前和院内急救功能。上世紀90年代前後,120院前急救醫療服務體系在各地紛紛建立,并形成了多元化急救模式,中國急救事業蓬勃發展起來。
陳志表示,新中國成立後,特别是改革開放40年,我國急救體系取得長足的發展。但是,急救事業發展的現狀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不相匹配,是社會發展中需要補齊的一個短闆。各地在發展急救事業方面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标準和規範,縣級基層急救體系建設仍然薄弱。
例如120院前急救醫療服務體系,各地差異就很大。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120院前急救服務體系是獨立型的。但是大多數地區是依托型或者是指揮型的。而縣級120則基本設在縣醫院的急診室,急救網絡發展滞後,急救人才缺乏。
“急救模式的混亂,對急救體系的發展起到了嚴重的制約效應。”陳志對此表示擔憂,政府投入不足,缺乏國家急救立法是主要原因。“随着‘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特别是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院前醫療急救事業得到了高度重視,各級政府正在加大投入,我國的院前急救事業迎來了一個新的曆史發展機遇。”陳志說。
社會大衆對于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是促進急救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衛健委2013年公布的《院前急救管理辦法》要求所有120院前急救機構都要大力開展社會醫療急救培訓工作。各地也在紛紛推進醫療急救培訓,例如北京市2017年急救立法規定屬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要制定大綱并監督指導社會急救科普培訓工作。
中國紅十字會一直在組織開展群衆性應急救護培訓工作,全國31個省級紅十字會與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紅十字會全部開展救護培訓工作,其中27個省級紅十字會設有直屬救護培訓機構,全國還有近200個地市級及部分縣級紅十字會設有救護培訓機構。全國紅十字系統每年培訓救護員超過300萬人次,普及救護知識達1000萬人次。但這相比起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還是依然略顯不足,有待加強。
構建大急救體系
在采訪中,許多參加過急救培訓的人表示,雖然當時掌握了這些知識和技能,但是過段時間就會忘記。“不僅如此,真正遇到需要施救的情況,敢不敢下手也是個問題。”小蕾告訴記者。
“..目擊者對患者來說十分重要。”陳志表示,院前急救包括120的專業搶救和..目擊者的現場施救。很多時候,急救車不能在.佳時間窗口期到達現場,所以..目擊者的現場施救同樣是120專業急救的重要基礎。
爲此,陳志建議,普通大衆應該掌握一些急救的技術,包括現場急救程序、心肺複蘇和AED使用、内科急症的識别和急救、外科外傷的識别和急救以及各種意外災害的識别和急救。“熟能生巧,這些技術不單是通過一次學習就能掌握,還要不斷地複訓,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陳志表示。
小蕾對于複訓十分贊同,“不敢下手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掌握得不熟練,不時地參加複訓,了解各種各樣需要急救的場景,豐富急救的知識,才能真正做到遇事不慌,從容施救。”
除了個人在急救事業發展中要發揮作用,國家和社會的角色也是不可替代的。
120院前急救體系建設需要國家發揮主導作用,要加強頂層設計,推動各地完善120院前急救體系建設,讓院前急救發揮更大的作用。
應該在全社會推行“大急救”的概念,構建大急救體系。院前急救不隻是120急救中心或者醫院的事,還需要公安、消防等其他部門相互配合,要打通部門之間、行業之間的壁壘,形成合力來推動急救事業發展,這樣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宣傳和普及急救知識和技能還可以促進社會對急救的認知,形成共識,隻有社會大衆主動參與進來,重視急救,參與急救,才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9月,北京急救中心爲北京市1000名幹警進行了2天初級急救員的培訓。今年2月下旬,重慶市綦江區紅十字會先後對該區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開展了紅十字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培訓……這些培訓獲得了一緻好評。
如今,像這樣的培訓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除了單位組織之外,許多人開始自發參加,這也證明急救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
近期,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在其中明确提出針對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積極開展應急救護培訓,把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别是心肺複蘇納入教育内容。從整個國民教育的層面出發,将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納入到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從娃娃抓起,從學生抓起,假以時日,中國急救事業将會迎來一個新的局面。
“健康兩手抓,一手抓保健,一手抓急救,兩手都要硬。”陳志表示,學習急救,自救救人,自利利他,守護生命之花。
心髒驟停“黃金時間”該做什麽(延伸閱讀)
心髒驟停後的 4 分鍾被稱作“黃金 4 分鍾”,有效的心肺複蘇可挽救生命,但要遵循“及時+正确+堅持”的原則。
..步:評估現場環境安全性
迅速觀察、詢問整個現場情況,排除各種險情。
第二步:判斷患者是否心髒驟停
輕拍患者雙肩,大聲呼喚患者,如無反應,立即在5秒至10秒内,通過觀察其胸部有無起伏來判斷有無呼吸。
第三步:立即撥打“120”
立即請人撥打“120”,有條件的話就近取來自動體外除顫器 (AED)。如果現場隻有一位施救者,可打開手機免提功能,邊通話邊進行心肺複蘇操作。
第四步:胸外心髒按壓
正确操作可使心髒排血量達到正常時的25%至30%。
第五步:開放氣道
采用“壓額提颏法”。将一隻手的小魚際放在患者的前額上,向下壓。另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并攏,放在患者颏部的骨性部分,然後向上提,讓其颏部和下颌部擡起來,頭往後仰,同時耳垂與下颌角的連線與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即鼻孔朝天。
第六步:口對口吹氣
若發現患者口鼻内有異物,将其頭偏向一側,用手指摳出異物,并解開患者領口紐扣。用食指、中指捏住患者鼻孔,張開嘴将患者的嘴完全包住,将氣體吹入患者肺中。每次吹氣持續1秒,但要避免過度用力。吹氣時用餘光觀察患者胸部起伏情況,吹氣量以胸廓出現可見起伏爲準,然後放開患者口鼻,使氣流順暢排出。做心肺複蘇時,胸外心髒按壓和口對口吹氣的比例爲30∶2,即每進行30次按壓後,做2次口對口吹氣。
第七步:評估循環與呼吸
徒手心肺複蘇連續做5組後,分别檢查患者兩側脈搏是否恢複搏動。
第八步:盡早使用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