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攝影師一行人來到黃河岸邊的中條山區采風,一條黃土大溝的山坡上我們發現了一戶人家,院落裏雞鳴犬吠,一切都是那樣自然而和諧,當下的農村特别是一些小山村住人的已經很少了,這個小院裏是誰還在堅守?他們的生活又是個啥樣子,帶着疑問我們沿着一條小道走了進去。
從矮矮的黃土牆頭上我們看到了正在院子裏喂雞的大媽,一群白雞前呼後擁,一隻小狗跑前跑後,黃土院落裏我們看到了久違的傳統農家生活。大媽姓劉,今年已經是古稀老人了,她回頭看到了我們,熱情的招呼着大家趕快到家裏暖和暖身子,暖心的話語讓大家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劉大媽雖然住的還是土窯洞,可是裏邊收拾的幹幹淨淨,“這麽冷的天你們還過河呀?早上吃了飯沒有,喝不喝熱水呀?你們河南人吃不吃這野菜呀?中午就在我家吃蔓菁飯吧,一會我就要蒸饅頭了,你們不是很喜歡拍做飯嗎?”一連串的話語,我們明白了,大媽是把我們當成了黃河對岸的三門峽人了。
W老師年紀輕從來沒有見過“蔓菁”,大媽就詳細的給她介紹說,這是冬季農村人很喜歡吃的一種野菜,方言稱作“蠻切”,營養成分很高,吃了大補,有人把它叫做小人參,老人吃了.好,可以和小米一起煮粥喝,也可以做蒸菜吃。
劉大媽一邊忙着手裏的活,一邊和我們聊起了天,大媽說這個小山村原本隻有10來戶人家,上個世紀90年代後,大家都慢慢搬離了這裏,住在了山頂上的大村子裏去了,孩子也在上邊建起了新房子生活在上邊,她和老伴年紀大了,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其實就是想圖個自由自在,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他們老兩口身體尚好,就不能給孩子添亂。雖說小山村現在隻有2家人,可是水電設施依舊完好,生活上沒有一些問題。
一陣摩托車的響聲由遠而近,小狗狗歡快的跑了出去,原來是大媽的老伴回來了。大叔比大媽大2歲,是村子裏的能人,年輕的時候當過20多年村幹部,種莊稼自然不在話下,現在年紀大了還兼任着護林員和水庫巡邏任務,在山坡溝地種着小麥玉米和雙季槐,是一個閑不住的人。
早上起來大叔便開着三輪摩托車去了5裏外的縣城,給家裏買下了一些蔬菜還有水果,兩個人生活基本上也就是一周去縣城購物一次,現在山下就是公路,來去很方便,來回也就不到一小時。
劉大媽和老伴來來回回跑了幾次才把大叔買的東西轉完,她說蔬菜放在窯洞裏很好保存,這說話間就快要過年了,看電視上說今年春節又是個特殊情況,早早買點菜存起來,到跟前不着急也不用給社會添亂。
說話間小房子裏傳出了2隻母雞“咯咯哒”的叫聲,大媽從裏邊收了3個雞蛋,話題便又到了老人養土雞上邊。“山裏人有養土雞的生活習慣,一來是爲了自己吃着方便,二來還能賣點零花錢,前些年經常有三門峽市裏人來遊玩,對我家的土雞蛋很感興趣,都說我家土雞蛋好吃,幾乎是每周必來,土雞蛋也就是供不應求,這周的土雞蛋我積攢了一瓦罐,你們要不要啊?”,劉大媽問着我們。Z老師對土雞蛋很感興趣,答應買下她的土雞蛋。
劉大媽說“年前也就再賣這一次了,後邊下的雞蛋要留給自己和孩子春節吃,10元1斤這是幾年都不變的價格,我賣雞蛋價格不商量,但份量足。”
大媽将一罐子雞蛋過秤後說是整整10斤,不多不少,給100元錢,因爲沒有帶現金老人沒有手機支付,.後電話聯系了兒子,Z老師把錢用紅包發給了他。
山
老人把土雞蛋給我們裝了2塑料袋子,看到我們手裏都拿着相機,怕我們不方便,大叔特意提着雞蛋說要幫着我們送到山下的車子前,劉大媽一再囑咐我們路上小心,要過年了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們和大叔相随走出了老人的家門,走過100多米遠忽然聽到了大媽的喊叫聲,看到她急急的追了出來,“先不要走,老母雞剛剛下了2個熱蛋,給你們添上帶走吧。”,Z老師回答說不用了,大媽有點生氣,追上前來一把抓着她的衣袖将她拉了回去,看到老人家這樣着急,大家隻好又返回家裏收下了大媽的2個“熱雞蛋”。
買賣公平天經地義,100元買10斤土雞蛋已經很公平,可是劉大媽還是要給我們加上2個熱雞蛋,大叔特意走下1裏路的山坡幫我們送下來,一件小事情便看到了農村老人們的善良,返程的路上,大家說起那2個“熱乎乎”的土雞蛋,心裏便感覺到異常溫暖。